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,主要的电极反应是锂离子在正极或负极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嵌。因此,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的扩散系数是一个重要的指标。在电化学测试中,根据菲克第二定律,可采用多种方法测定离子的扩散系数,如稳态循环伏安法、旋转圆盘电极法、瞬态恒电位阶跃法、恒流阶跃法、交流阻抗法等方法等。对于锂离子电池,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方法有电流脉冲弛豫法(CPR)、恒流间歇滴定法(GITT)、交流阻抗法(AC)、和势步法(PSCA)。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,上述方法有的涉及开路电压(OCV)和成分曲线斜率的测定,有的方法涉及电极有效表面积的测定,而这些参数的确定有时比较困难,甚至会带来很大的误差,导致测得的扩散系数与实际值相差很大,有时会达到几个数量级。
锂离子在晶体内部的电化学扩散系数可用Weppner和Huggins方法计算,化学扩散系数 表示为:
式中,j为电流密度;V m 为样品的摩尔体积;F是法拉第常数;dE/dx 由库仑计算
得到滴定曲线;dE/dt 1/2 由恒流条件下电压与时间的关系得到。
下面介绍几种扩散系数的测试方法。
(1)电流脉冲松弛法(CPR)
电流脉冲弛豫法是对电极施加连续的恒定电流扰动,记录并分析每个电流脉冲后的电位响应。该方法可用于测定锂离子电池中锂离子的扩散系数。当每个施加在电池上的脉冲电流结束时,电池电压恢复到脉冲开始前的电位,其变化规律为:
U=f(t -1/2 )
电池电压的变化可以表示为:
根据菲克第二定律,对于半无限扩散(t≤l 2 /D Li)下的平面电极,其化学扩散系数可表示为:
式中,I为脉冲电流,A;τ为脉冲时间,s;V m 为摩尔体积,cm 3 /mol;A为阴极或阳极表面积,cm 2;F是法拉第常数;t为时间,s;
l为电极厚度的1/2;dU/dx为放电电压成分曲线上各点的斜率;dU/dt -1/2是弛豫电位(dU 或 ΔU)-t -1/2线 的斜率 。
(2)交流阻抗技术(AC)
交流阻抗技术是电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,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池研究中。该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根据阻抗谱图(Nyquist图或Body图)准确区分不同频率范围内的电极过程速度决策步骤。
在半无限扩散条件下,Warburg阻抗可表示为:
Z W = σω -1/2 - jσω -1/2
式中,σ为Warburg系数;ω 为角频率;j = 。
当频率 ≫ 2D Li /l 2时,Warburg系数为:
式中,l为扩散厚度;V m 、F、A、dU/dx的含义与电流脉冲弛豫法中的公式相同。
根据测得的阻抗谱图的Warburg系数,结合放电电位-成分曲线测得的不同嵌锂量下的dU/dx,即可得到扩散系数D Li 。
(3)恒流间歇滴定技术(GITT)
恒流间歇滴定技术是稳态技术和瞬态技术的结合。消除了恒电位技术中欧姆电位降的问题,得到的数据准确。
图1中,ΔU t 为恒流I 0 在时间τ内的总瞬态电位变化,ΔU s为施加I 0 引起的电池稳态电压变化。电池的电流通过I 0,在时间τ内,锂嵌入电极,导致电极中锂的浓度发生变化,根据菲克第二定律:
图 1 - 恒流间隙滴定中电流 (a) 和电压 (b) 随时间的变化
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为:
式中,x=0表示电极/溶液界面,其他参数同上。当t≤l 2 /D Li时,dU/dx为开路电位-成分曲线的斜率,其他参数含义同上。根据 恒流下的U - t关系曲线, 可得到扩散系数D Li 。
(4) 电单技术(PSCA)
电位阶跃技术(PSCA)是电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瞬态研究方法。 根据步骤后的It 1/2关系曲线和Cottrel方程可计算出扩散系数。
Kanamura 和 Uchina 等人。利用该技术测量了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中插层过程的扩散系数。即在一定的电位下,在一定的时间内,电极中的锂离子扩散到均匀状态,恒电位仪给出电位阶跃信号,电池中出现瞬态电流。记录此潜在步骤中瞬态电流随时间的变化。 根据记录的电流-时间暂态曲线和理论计算的电流-时间暂态曲线可得到D Li 。理论计算的时间-电流瞬态曲线可由菲克第二定律推导出:
式中,D Li 为锂离子在电极中的扩散系数。假设电极厚度为l,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为:
由上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,理论时间-电流暂态曲线可以求解为:
式中,I(τ)/I∞表示 无量纲电流;τ 是无量纲时间。
D Li 可以通过比较恒电位阶跃技术测量的电流-时间瞬态曲线来获得。
联系人:余工
手 机:198-5307-5821
邮 箱:batteryltd@sina.com